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稳中有进 一份提气的成绩单
hi
2025-04-05 08:49
建立法治社会就是要全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法治建设进程,真正实现民主的法治化,人人守法、和谐有序。
实际占中以来,民主理想对民生秩序的破坏日益扩大,民意支持再次松动。对话应申明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给足商谈空间。
作为孕育于殖民秩序、受一国两制宪制保障的资本主义社会,香港在市场、言论自由与法治等现代性基础构件上已高度成熟,唯有普选一项尚处进程之中。综合来看,作为街头运动的占中抗命基本失败与终结,但长期而广泛的政治不合作将紧紧缠绕香港管治过程。时至今日,占中派亦不敢轻言代表主流民意,这是占中失败的基本社会原因。撤回决定或重启五部曲意味着中央法律决定的逆转,超出特区政府权限,亦为中央政治立场所不许。普选式民主可以兼容进香港的核心价值序列,但不能以过度违法、损害自由繁荣的方式强行僭占。
这是一场基本失败和流产的政治抗命,具有违法的外观与民主的形式。清场不能代替对话 占中运动以追求民主贯穿始终,但在实际行动进程中不仅始终遭遇法治的责难,也日益遭遇民生秩序的反弹。一些地方迫于审判绩效考核的压力,只好让环保审判庭去办理劳动争议、交通肇事等环境案件,以弥补办案数量的不足。
二是要加强和完善环境资源审判的司法统计工作,改变目前统计口径和数据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四是司法改革工作要将健全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如何根据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判规律,探索设立专门环境法院等问题,努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司法保障。三、如何解决庭多案少和等米下锅 1.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审判理念。普遍结论,一是地方对环境诉讼的干扰十分严重,二是法院自身缺乏担当精神。
根据以上分析,只要解决了立案难问题,加之推广三审合一审判模式、加大环境犯罪的惩治力度、推进公益诉讼进程,环境案件的数量一定会有显著的增长。 人民法院报编者按: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民法院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是各级法院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提出依法推进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设,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还有一些法院等米下锅现象明显,如河北11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有24名法官,一年环境案件结案总量为24件,平均每人一年结案1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近到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调研时指出,要坚持依法受理案件,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畅通合法诉求表达途径,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据法研所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7月15日,全国共有2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合议庭、巡回法庭,合计150个。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度环境案件结案总量为4093件(由于各地法院统计口径不一致,这个数据可能与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案件数量不完全相符)。以上环保法庭结案的数据,显示出它们正处于十分尴尬的状态。当前要重点研究公益诉讼以及解决举证难和鉴定难等环境诉讼瓶颈问题。这三组数据加起来共1170279件。
从统计情况还可看到,东南部地区对环境资源审判机构设置比较重视,其中,福建省的机构建设最为坚决,共计51个,包括基层法院43个,中级法院7个,高级法院1个。总体情况是,多数法院的行政庭和刑庭不愿意放权,其他民庭负责的资源、海洋等案件,也不愿意移交给环境资源庭,这就使得新成立的环境资源审判庭管辖的案件范围过窄,这也是环境资源审判庭案源过少的原因之一。
一、庭多案少和等米下锅 1.日益增多的环保法庭。以上三大诉讼的案件总量仅占同期环保行政部门受理环境信访的4.4%。
目前各地环境审判模式很不统一。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受理的环保案件数量少,并不能证明环境纠纷真的就是少了,它只能证明多数纠纷是通过非法治的方式在法庭之外解决的,而环保法庭远远未成为解决环境纠纷的重要渠道。但是,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很快发出红头文件,明确要求律师一律不准代理沱江污染案件,法院以此为由,拒不受理相关案件,从而失去了一个通过环境审判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良机。浙江2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一年共结案3件。8.强化环境资源审判基础工作。环境公益诉讼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事件中,环保社会组织通过直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维护社会环境公共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3.法院内部分工不合理。要积极推广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
贵州省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审结132件。当前,全国范围的环境司法专门化已经启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为此,编辑部特策划本期专题,约请相关专家和法官撰文进行研究和探讨,期冀对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助益。
立案过程其实哪个国家的法院都有,从各国的立案情况看,一般是一个较为简易的程序,只需要检查是否有原告、被告和诉由。我国现阶段的环保法庭建设始于2007年11月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的成立。
二、如何看待庭多案少和等米下锅 我国的环境案件真的是那么少吗?环保法庭真的是无事可做吗?笔者试做如下分析。尤其是那些环境污染严重,至今没有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的省份,更要抓紧研究填补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空白的问题。通过网络和电话受理的污染投诉为892348件。2012年度的环境统计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该省成立了检察院生态保护分局和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连同以前建立的法院环保法庭,建立起区域环境司法体系。当前,一是要加强环境法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解决环境资源审判能力不足的问题。
孙佑海,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1.我国的环境污染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未能进入诉讼程序。
关于环保法庭为什么会出现等米下锅现象,笔者曾多次召开过座谈会,寻求答案,也与多地的法院领导、法官、环保局长以及有关工作人员交换过意见。把打击环境犯罪作为当前工作重点,需要检察机关和公安部门的积极配合。
2.令人尴尬的等米下锅。三是加强环境资源审判的理论研究,为健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江苏省5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一年共结案5件。
以2013年的办案情况为例。海南省三级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审结660件,占16.1%。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4年9月17日,第8版。希望这个司法解释尽早出台,并在实践中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进入专题: 环境资源审判 。保护生态环境应当符合整体性和流域性的内在规律,相应的也要求进行整体性和流域性保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概言之,拒绝任何对司法活动的干涉而独立办案是职业法官必具的司法素养,维护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应当视为职业法官的基本使命。
二、司法独立的前提:去地方化和去行政化 从法治中国建设的角度来看,司法独立原则能否真正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
程序公正为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可供测评的标准,实体公正是指法律适用结果的公正,是关于权利义务最终分配的公正。
发生事件之后,再随机出台处理原则,随势而为,政策治国,跟着社会状况,随时变化。
第一点,是不是真的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不按照法律形式来处理,第二点,法律上保障嫌疑人的那些权利,都没有行使,比如说辩护权,比如说公开审理程序。